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项目简介 >> 实验的先进性
实验的先进性

        1)多维度构建工程应用能力训练体系

        本项目围绕《电力工程基础》、《配电网自动化》、《继电保护》等电气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中核心知识点的掌握,以钢铁企业为典型用户的大量真实工程数据及波形为数据来源,通过系统设计、工程化运行与优化等试验环节,使学生掌握工程数据分析、工程项目设计、成本与运行效果的评估等多维度的工程应用能力训练。项目团队长期关注电气工程专业中电能质量优化教学实验存在的问题,在科研实践中不断探索,结合电能质量优化前沿学术研究成果,提出采用虚拟仿真的电能质量优化实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科研相互融合,进一步契合工程教育的实际需要。

        2)多目标优化自主探究式实验设计

        实验方案设计思路体现了配电系统电能优化实验自主性和探究性特色。本项目根据企业配电系统实际运行场景,通过3D仿真、动画、HTML5等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配电系统、电能优化装置等虚拟实验场景,采用仿真技术对实验规律进行在线仿真计算,实验要素仿真度高。按照学生知识、能力的训练要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可以开展滤波支路电容、电感设计,也涉及晶闸管控制电抗器(Thyristor controlled reactor,TCR),TCR支路电感参数及触发角自主设计;虚拟仿真实验采用先进行规律探究、再开展参数设计、最后进行效果验证。本实验不仅为学生专业基本知识的掌握提供了有效工具,而且能够支持学生进行变参数、新方案的设计优化,围绕优化目标,多次反复参数调整,并通过虚拟仿真进行可视化表达。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很好的手段和工具。

        3)实施全过程实时反馈综合评价

        本项目采用了包含实验预习评价、实验过程评价和自主优化评价的全过程综合评价体系。在实验预习阶段设置了相关习题,紧扣实验涉及的关键知识点,采用必答题与选答题结合的方法,考核评价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要求。实验过程评价制定了详尽的操作考核要求和评分标准,包括实验操作过程考核与实验目标达成度考核,并以评价表的方式直观地提供给学生,使得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并可以多次迭代操作加深知识点的掌握。自主优化评价为学生提供系统成本、系统安全、补偿滤波效果、系统可靠性四个维度的优化目标,以规律探究的结果为指导,自主探索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